8月3日,记者走进五里店街道综合治理中心(以下简称综治中心),服务窗口前群众有序办事,工作人员依托智能平台迅速响应各类诉求……这是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生动场景。
去年以来,五里店街道以“高质量推进规范化建设”为核心目标,秉持“对标规范、整合资源、突出特色、保障运行、实战实效”的工作思路,让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,为辖区群众营造出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。
对标定位
功能集成提效能
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程中,五里店街道精准把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,将其视作提升治理能力的核心抓手。
对标政策要求,围绕基层综治中心“干什么、怎么干,以及五个规范化、四个目标导向”,结合自身阵地功能等街情特点,确立“阵地好、功能全、有特点、便运行”的建设思路,分步骤推进规范化建设。
在功能布局上,街道坚持“多中心合一、一中心多用”,按照“整合优化”“利于运行”原则,设置公共服务区、多元调解区、研判调度区3大功能区。运行中,遵循“简易事项窗口办、复杂事项专门办、疑难事项联动办”思路,设立法律咨询、治安联勤等6个工作窗口及8个入驻岗位,实现接待登记整合、受理办理独立、处置闭环的工作流程。
“以前处理物业纠纷,得跑社区、找住建,来回折腾一周还没眉目。现在综治中心设了专门的物业调处窗口,提交材料当天就有人对接,三天就促成了我和物业的和解。”家住工校社区的刘阿姨拿着调解协议书说,“窗口工作人员还帮我整理了证据清单,这种‘一门式’服务真是帮我们省了大事!”
统筹协调
高效运转惠民生
“只进一扇门、最多跑一地”,是五里店街道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目标。中心制定工作规范、处置流程图、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及“三单一函”,实现一站式解决诉求、一揽子提供服务、一体化守护平安,形成“四联”格局。同时整合资源,实行科室入驻、集中办公,引入多元力量,连通“12345”民呼我为等载体,构建“网格收集—中心响应—部门报到”的诉求解决机制。
“上周我在工地干活时摔伤了,老板不承认劳务关系。来综治中心后,劳动监察窗口的同志马上调取了考勤记录,还联系法律咨询窗口帮我写了仲裁申请书。”农民工赵师傅展示着受理回执单,“他们用‘转送交办单’协调了住建和人社部门,现在老板已经答应赔偿,这效率真是没话说!”
据统计,中心运行半年来,通过“三单一函”机制处理的诉求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4.2天,群众满意率达98%。
多方联动
筑牢平安防护网
提高调处纠纷能力是综治中心的核心目标。中心在排查、调处、预防三方面发力,让规范化建设释放强大活力。排查上,通过8个线上平台收集诉求,掌握风险动态;调处上,构建多方联动机制,按纠纷类型分类处置;预防上,开展普法活动,提高群众防范意识。
“我们市场几家商户因为摊位划分吵了半个月,差点动手。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带了商事调解工作室的专家来,用‘红石榴调解’的办法,既讲法律又讲人情,当天就划定了摊位线。”五里店农贸市场商户李大姐说,“现在中心还定期举办‘香樟树’法治夜校,教我们签合同要注意啥,再也不会踩坑了!”
针对涉众型纠纷,中心创新“吹哨报到”机制。今年3月,某小区20余户业主因开发商延期交房集体投诉,中心立即启动“风险提示函”,召集住建、信访、司法等部门联合调处,最终促成开发商赔偿并明确交房时间。业主代表王女士说:“以前各部门‘各管一段’,现在中心‘一竿子插到底’,这种联动解决问题的方式,让我们心里特别踏实。”
数据显示,中心已累计调处矛盾纠纷327起,化解率92%,其中重大疑难纠纷23起,均通过多级联调机制圆满解决。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8%,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两个季度位居全区第一。
从功能集成到机制创新,从多方联动到实战实效,五里店街道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破解基层治理难题,用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成效,让平安幸福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