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清岸绿的嘉陵江畔(石马河段)
近年来,我区通过六个“排查”筑牢监管防线、七大“行动”破解治水难题,实现八大领域全市领先,以“河长制”促“河长治”,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推动绿色发展,交出了一份“水清、岸绿、景美、民乐”的生态治理高分报表。这项工作在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对2024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》名单中榜上有名。
从“人防”到“智治”
监管体系实现跨越升级
“过去巡河靠腿、记录靠笔,现在无人机飞一圈,问题自动预警、派单,效率提升十倍不止。”区河长办工作人员口中的变化,正是我区构建“天—空—地—人”立体化监管体系的缩影。
三级联动,责任压到“最后一米”。区级河长率先垂范,双总河长带头履职,积极开展查河、治河、管河,坚持问题导向,突出治河实效。2024年,区级河长巡河10余次,带动各级河长巡河6694次,处置污水直排、违规搭建等问题626个。全区各街镇95个基层网格,17名河库警长与129名城管巡查员、127名禁渔护渔队员形成“毛细血管”般的巡查网络,实现辖区河库巡查全域覆盖。
科技赋能,“三智”系统破解监管盲区。我区率先在全市打造建成的“三智”系统(智慧河长、智慧渔政、智慧水利)成为治水“大脑”,打破了水利、渔政、河长系统数据壁垒,实现河长制、十年禁渔、水利工作全域覆盖、智能感知、智慧处置,提升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系统运用大数据、物联网、视频AI技术,对全区2江、8河、6库实施全天候监控,基本实现非法捕捞、非法垂钓、河道“四乱”等问题的自动预警、自动派单、处置销号、闭环管理。
联防联控,执法形成强大合力。在一场针对嘉陵江非法采砂的夜间突击行动中,多部门2小时锁定证据,涉案人员被移送司法,“过去单打独斗,现在拳头握紧了,违法成本陡增。”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感慨道,通过部门联查,实现了各部门力量整合,联防联控,显著增强行政执法力度,有效守护河湖健康安全。
去年以来,区河长办、区生态环境局、区住房城乡建委、区公安分局、区检察院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42次,累计检查4298人次,行政处罚34起34人,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起2人。
从“治标”到“治本”
生态治理迈向深层跃升
“整治不是简单清理,而是重构人水和谐关系。”漫步江北嘴江滩,18公里滨江绿带如画卷舒展。谁能想到,这里曾遍布杂乱码头和餐饮渔船?
曾经,长江、嘉陵江沿岸的餐饮船舶、砂石码头无序发展,“两江四岸”岸线遭到侵占破坏,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。为此,我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岸线整治行动,清理拆解在册渔船210艘、“三无”船舶592艘,安置渔民415名、关闭码头11个,常态化推进河道“清四乱”,完成水利部下发的29个碍洪图斑复核。完成辖区长江、嘉陵江、御临河等全部10条河流河道划界工作,全面加强河道岸线管控。
同时,率先实施长江、嘉陵江消落区综合治理项目,先后完成江北城段、盘溪河入江口段、相国寺段、长安码头段、洋炮局段5个治理项目,形成18公里滨江消落区全线贯通治理,因地制宜打造沿岸植物群落,构建滨河绿带,让市民游客“临江能近江、临江能亲江”。
针对农村黑臭水体,我区创新“清淤+生态修复+长效监管”模式,2024年内完成15条水体治理,清淤13492立方米,新建雨污管网1614米、雨污水检查井69座,生态修复2557平方米,有效管控水体面积13590平方米。
在节水保土方面,我区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制度,创建节水型企业17家、居民小区110个、公共机构304家,2024年用水总量1.56亿立方米,低于2.1亿立方米的控制目标,单位GDP用水量下降率达36.51%,完成25个水土保持遥感图斑核查,审批水保方案17个,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27.7万元。在民生保障方面,投入850余万元实施移民后扶工程,建成污水处理设施、阳光大棚等基础设施,发放移民后扶补助资金600余万元惠及1.2万移民,同步强化防汛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,构建起水资源节约利用与民生安全保障并重的综合治理体系。
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
创新机制引领突破发展
消落带治理工程获评“全国三峡后续示范工程”,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“同网同质同价”全市第一,水资源利用率下降率超目标9%……这些成绩背后是我区机制创新的支撑。
我区将河长制与基层党建、社区治理深度融合,发动企业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,形成“党政主导、河长牵头、社会共治”格局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造的江北城街道桂花街社区河长制工作站,成为我市河长制创新工作示范点和基层巡护示范点。
从《Slots游戏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 河道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》到《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监管机制》,我区构建起“规划—建设—管理—考核”全链条制度体系。2024年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清零,提前一年完成治理目标。发布“Slots游戏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 河道名录”,全面完成辖区内包括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在内的10条河流河道划界工作,实施岸线整治行动,有效改善了河湖生态环境,守护河道防洪安全。在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中,我区涉水问题“零交办”,印证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。
我区坚持民生为本,通过新建供水工程、改造升级管网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等举措,于2021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域城乡供水“同网同质同价”。在水利安全稳定方面,我区持续强化风险防控,创下连续10余年三峡移民“零信访”、水利工程“零事故”、洪水灾害“零伤亡”的突出成效,实现了民生改善与安全稳定的双赢局面。
从“九龙治水”到“一龙管水”,从“问题导向”到“价值重构”,江北以“河长制”为笔,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良好生态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